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舜江分园《幼儿实验绘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发文时间:2020年12月24日  发文作者:张浦二幼

《幼儿实验绘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舜江分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实验绘画即现代儿童实验绘画,是上海戏剧学院胡雨心教授首创的儿童绘画方式,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一种绘画活动,它是运用现代艺术教学手段,开发幼儿创造潜能和拓展幼儿创新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发现、探索和创造。它不但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和美的享受,而且鼓动了幼儿的创造性。

20世纪80年代初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道俊、郭文安提出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国内外教育界中影响深远,他们提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主张改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现状,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改进和调整师生关系。同时,国外的人本主义教育、暗示教育、合作教育等教育理论陆续传入我国,国内也提出了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教育思想,在强调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办学经验。

学前教育也不例外,特别是利用幼儿美术教育这一载体来影响幼儿发展的研究国内外甚多,如奥地利美术教育家齐泽克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向儿童提供宽松、自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作画。这些研究为我园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然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利用美术教育载体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以达到快乐绘画的宗旨,在国内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提出该课题研究不但有价值,而且意义深远。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对研究内涵进行科学定位,选用合适的内容与方法,不仅使我园实验绘画更显本土化、科学化,更能有效开发幼儿的智慧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二、概念界定

1.幼儿实验绘画(以下简称实验绘画):是以创造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儿童绘画创作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儿童的自主性绘画创作提升创造潜能开发的全新的绘画教学模式。

2.幼儿实验绘画体现主体性教学:是指通过建构幼儿绘画主体性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主体性,使其成为绘画主人的一种实验绘画。这种实验绘画是教师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让幼儿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中积极、主动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和谐发展。

三、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幼儿实验绘画目标、内容、策略、途径、评价等影响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的研究,构建具有本土化的幼儿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模式。

2.提高幼儿参与实验绘画活动的主体性,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和谐发展。

3.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研究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材料的研究。

2.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通过教师们的集中讨论,对这些理论进行切合本园实际的筛选,形成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我们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了解家长、社区教育资源,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一起制定方案、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并进行教师指导策略的研讨、总结,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4.观察记录法:结合课题实施情况,针对某一次活动、某一幼儿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案例、心得交流、撰写反思、论文等方法手段收集研究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结论,指导课题实施改进。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2~2017.1)成立总课题组,确立课题组研究人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理清概念,拟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建立子课题组,制定各具体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7.1~2019.7)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按照预定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结合实际实施下一阶段实践研究。

3.总结阶段(2019.7~2020.12)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接受课题终期评估鉴定。

六、研究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学习,深入探究,扎实开展美术课题研讨活动,大力更新课题组成员的理念。

课题研究阶段,本园围绕总课题“幼儿实验绘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扎实开展了“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材料的研究“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以及一系列科研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们常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及时地写下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随笔。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师基于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的前提下创造适宜的审美情境,提供富有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引领幼儿多视角,多通道参与体验活动,从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有效支持儿童富有个性的创意表达。

(二)课题研讨课活动扎实有效,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课题研讨课是我们这个课题最直接的一个手段,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才能积累大量的研究课例。所以自从我们承担这个课题研究以后,与教研相结合,认真开展一次课题研讨课的研讨,并及时调整研讨思路,对活动课题的选择、材料的运用、教学模式的设计、作品的评价、指导的策略等都进行细致的研讨,进行“同题异构”、“一课多研”,把研讨有成效的活动拿出来全园研讨。

 1.上课题研讨课,初步探寻实验绘画主体性材料的运用、教学模式的设计、指导的策略。

1)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术活动离不开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能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萌发改造和美化周围生活环境的意识。于是,我园决定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我们利用各种材料代替纸张,打破“绘画纸”的垄断,寻找一切生活中、自然中的材料代替纸张,在盘子上、瓶子上、竹筒上、石头上、手套上、衣服上、玻璃上甚至是脸上进行绘画,让一切皆可美术。这些生活中、自然中的材料是孩子们熟悉的,但作为画纸又是新鲜的,它们独特有的形状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孩子们创作兴趣。其次,用多元材料代替画笔,如蔬菜、树叶、报纸、抹布、牙刷、吸管等,它们能所独特的纹理和笔触,发挥了画笔所不能达到的功能。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展现美术创意的空间,激活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使绘画的方法变得简单、有趣,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再次,多元材料的组合运用使美术游戏从平面走向立体。如利用超轻彩泥在废旧饮料瓶上进行美术创作,把瓶子打造成精美的工艺花瓶,这一神奇的变化是孩子们自己实施并见证的,那种成功的喜悦多么让孩子雀跃呀!

充分丰富的材料是实现幼儿实验绘画主体性的必要物质条件。多元的材料不仅能让幼儿痛快地、尽情地玩,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知觉、动作技能和经验。

2)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享受美术创作乐趣。

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幼儿必定对新的作画形式产生好奇和新鲜,能否在传统的美术形式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强、有特色的绘画活动呢?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滴画、染画、喷画、拓印、滚画、吹画、泼墨画即是游戏又是美术活动,而且它们各种浑然天成的画面给孩子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主要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表达的乐趣。”于是我们采用多变的绘画形式,丰富的工具材料,让美术创作方法简单、有趣,活动形式突出创意,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例如一系列借形想象游戏,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化的创作方式,如利用抹布、海绵、袜子等材料沾上颜料水,在地板上、瓷砖墙上玩打水仗的游戏,然后利用留下图案进行借形想象的美术创作,这时的孩子当他们手拿各种排笔、毛笔时的全神贯注神态,俨然就是一个小画家。

(3)使用拟人、游戏化的指导语,引导幼儿彰显个性的美术创作。

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例如在水墨画教学时通过拟人化的语言激发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教师采用拟人化的方法来介绍所作画的特征、表现方法等,如使用中锋绘画时说:“让毛笔立起来跳芭蕾舞”,使用侧锋时说:“让毛躺下来画画。”“蜻蜓点水”“让毛笔舔舔毛”“笔肚子喝满水”等等,这些蘸墨用语让孩子们在作画过程中增添了乐趣,在这基础上幼儿就能画出生动奇趣的线条来。儿童绘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进行一课多研,探寻如何提高幼儿实验绘画的主体性,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我们要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索一条适宜的新途径、新模式。并按《纲要》的指示,对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示范法进行灵活运用,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不断学习、提高,转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修订教学方案,大胆尝试将新教学方案予以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以引导幼儿放心、放胆、放手去进行绘画创作。例如陆瑶老师的大班美术活动《条形码变变变》,为了课程组活动中公开活动,就这一活动的选材、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各个环节中游戏的设置,在同一大班年段的多个班级中进行预教,并邀请课题组的老师、骨干教师老师、教研组长等老师进行了多次的研讨,终于圆满地在片级公开活动中展示,得到了各界老师们的好评。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从新思考了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示范这一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有一段阐述:“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一说法让我们在幼儿园美术活动避讳教师的示范,但我们觉得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示范法应该灵活运用。

1)教师的示范作为一种方法的介绍与幼儿互动。

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示范和过去的示范有着本质的差别,此时只是作为一种方法的介绍与幼儿互动,而不是作为要求幼儿模仿的画一规定。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做第一操作者,而是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以平等的伙伴角色进行示范,参与其中。如在《大班美工:鸭蛋兜兜》这个活动中老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一起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示范了鸭蛋兜兜的制作方法。

2)局部示范

随着幼儿独立造型的能力迅速提高,幼儿按教师示范的顺序画固定图像变得轻易举,越是面面俱到的示范越是使幼儿不加思考地模仿,进而失去独立造型能力。例如平时水墨画教学时,让幼儿学习山峰的褶皱时,老师就可以局部示范,让幼儿举一反三。

3)将示范作为幼儿讨论的中心

由于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在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想法,但用语言描述很难理解,此时,教师运用示范将幼儿思考的方法图像化,对讨论的深入十分有利。例如,在《大班美术:变一变》中,教师并不直接说要用毛笔的侧锋来画树干,而是提出问题:“怎样用毛笔才能画出茂密的树林呢?”让幼儿思考讨论后说用毛笔躺下来用侧锋画。老师在示范用侧锋和中锋比较,明白用侧锋画的线条更粗表示树的茂盛。

(三)每学期根据上学期课题发展的进度,及时地进行阶段性小结和汇报,并制定出下学期的计划,并要求课题组的老师对自己的每个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促进老师成长。

每个学期我们会根据研究内容的更新、研究发展的进度、研究形式的不同,在每个月中安排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活动,使课题的实践研究能以分类进行,更能从中进行归纳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时我们就每个活动都进行研讨反思,根据新的理念,探讨这个活动还有些什么不足,应该怎样上更好,平时还对看到的一些新观点进行研讨。这样使我们老师养成了同时要勤于笔耕、及时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层次。这样也使我们老师撰写的论文和案例也纷纷发表和获奖。陈静老师的论文《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幼儿水粉线条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孙佳航老师的论文《开展趣味吹画激发幼儿兴趣》、唐美卿老师的论文《关于幼儿美术作品管理的策略研究》、陆瑶老师的论文《幼儿盖印画教学实践初探》发表于省级刊物。陈静、唐美卿等老师的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二、三等奖。瞿孝婉、徐俊等老师的多篇教案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四)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美术活动中的新理念和好方法,促进园所美术教学的发展。

通过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我们的多个活动在片级、市级公开课上展示。如:陈瑛老师的《大班美工:鸭蛋兜兜》、朱丹萍老师的《中班美术:生日蛋糕》在昆山市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中展示。龚静莉老师的《大班美术:变一变》在昆山市新教师亮相课活动中展示。陈静老师的《大班美术:爷爷一定有办法》、陆瑶老师的《大班美术:条形码变变变》在昆山市幼教六片课程组活动中展示,均获得了好评。在园内,我们的老师也积极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研讨,瞿孝婉、张晗萍、唐美卿等多位老师都在园内进行课题展示课的研讨、展示,其他老师积极参与研讨,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的美术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规范课题管理。

在课题的研究中,尽管我们收集来的资料很多,但这些资料可能是彼此孤立的、零散的。我们要对积累的资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的加工。对原始资料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中发现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通过网络化管理,一方面便于对我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一目了然,也督促我们的各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

七、创新之处:

(一)通过课题研究了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材料的运用、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指导的策略。

1)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术活动离不开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能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萌发改造和美化周围生活环境的意识。于是,我园决定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我们利用各种材料代替纸张,打破“绘画纸”的垄断,寻找一切生活中、自然中的材料代替纸张,它们独特有的形状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孩子们创作兴趣。其次,用多元材料代替画笔,它们能所独特的纹理和笔触,发挥了画笔所不能达到的功能。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展现美术创意的空间,激活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使绘画的方法变得简单、有趣,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再次,多元材料的组合运用使美术游戏从平面走向立体。充分丰富的材料是实现幼儿实验绘画主体性的必要物质条件。多元的材料不仅能让幼儿痛快地、尽情地玩,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知觉、动作技能和经验。

2)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享受美术创作乐趣。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滴画、染画、喷画、拓印、滚画、吹画、泼墨画即是游戏又是美术活动,而且它们各种浑然天成的画面给孩子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主要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表达的乐趣。”于是我们采用多变的绘画形式,丰富的工具材料,让美术创作方法简单、有趣,活动形式突出创意,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

3)使用拟人、游戏化的指导语,引导幼儿彰显个性的美术创作。

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想象,予以万物拟人化,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赋予所要表现的物体,使其大胆地作画。艺术也是幼儿的游戏,艺术的材料和工具是幼儿的玩具,他们感兴趣于过程不在乎结果,而老师游戏化的引导语言则是打开孩子畅想大门的钥匙,幼儿的美术创作就是一场痛快的畅想游戏,幼儿艺术的创造能力,就是在这样大量的游戏化的表现机会中发展起来的。

(二)探索如何提高幼儿实验绘画的主体性,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从新思考了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示范这一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有一段阐述:“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一说法让我们在幼儿园美术活动避讳教师的示范,但我们觉得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示范法应该灵活运用。《纲要》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不断学习、提高,转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修订教学方案,大胆尝试将新教学方案予以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以引导幼儿放心、放胆、放手去进行绘画创作。

1)教师的示范作为一种方法的介绍与幼儿互动。

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示范和过去的示范有着本质的差别,此时只是作为一种方法的介绍与幼儿互动,而不是作为要求幼儿模仿的画一规定。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做第一操作者,而是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以平等的伙伴角色进行示范,参与其中。

2)局部示范

随着幼儿独立造型的能力迅速提高,幼儿按教师示范的顺序画固定图像变得轻易举,越是面面俱到的示范越是使幼儿不加思考地模仿,进而失去独立造型能力。(3)将示范作为幼儿讨论的中心

由于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在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想法,但用语言描述很难理解,此时,教师运用示范将幼儿思考的方法图像化,对讨论的深入十分有利。

八、研究成效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1.课题研究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育教学论著支撑。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相关理论书籍或文章,如:《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等书籍,提升了老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还开展了““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材料的研究“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绘画主体性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教科研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们常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及时地写下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随笔。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帮助教师成长,促使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教师要基于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的前提下创造适宜的审美情境,提供富有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引领幼儿多视角,多通道参与体验活动,从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有效支持儿童富有个性的创意表达。

2.通过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我们的多个活动在片级、市级公开课上展示。如:陈瑛老师的《大班美工:鸭蛋兜兜》、朱丹萍老师的《中班美术:生日蛋糕》在昆山市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中展示。龚静莉老师的《大班美术:变一变》在昆山市新教师亮相课活动中展示。陈静老师的《大班美术:爷爷一定有办法》、陆瑶老师的《大班美术:条形码变变变》在昆山市幼教六片课程组活动中展示,均获得了好评。在园内,我们的老师也积极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研讨,瞿孝婉、张晗萍、唐美卿等多位老师都在园内进行课题展示课的研讨、展示,其他老师积极参与研讨,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的美术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园园本美术课程,从而为我园的美术特色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3.通过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我们老师撰写的论文和案例也纷纷获奖和刊物上发表。陈静老师的论文《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幼儿水粉线条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孙佳航老师的论文《开展趣味吹画激发幼儿兴趣》、唐美卿老师的论文《关于幼儿美术作品管理的策略研究》、陆瑶老师的论文《幼儿盖印画教学实践初探》发表于省级刊物。陈静、唐美卿等老师的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二、三等奖。瞿孝婉、徐俊等老师的多篇教案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美术活动中的新理念和好方法,促进园所美术教学的发展。

通过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我们的多个活动在片级、市级公开课上展示。如:陈瑛老师的《大班美工:鸭蛋兜兜》、朱丹萍老师的《中班美术:生日蛋糕》在昆山市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中展示。龚静莉老师的《大班美术:变一变》在昆山市新教师亮相课活动中展示。陈静老师的《大班美术:爷爷一定有办法》、陆瑶老师的《大班美术:条形码变变变》在昆山市幼教六片课程组活动中展示,均获得了好评。在园内,我们的老师也积极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研讨,瞿孝婉、张晗萍、唐美卿等多位老师都在园内进行课题展示课的研讨、展示,其他老师积极参与研讨,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的美术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三)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1.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形式优于传统美术教学手段,适宜的环境,新颖的形式,丰富的材料、创新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体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很好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喜爱美术活动。

2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传统的范画教学,常出现不示范画幼儿就不敢下笔,“老师,我不会!”这是绘画时孩子的口头禅。而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让幼儿由浅入深的感受,从而形成深刻的审美体验,这样一来再让孩子用画笔表现时,孩子就能有感而发,有物可表了。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美术活动能让幼儿在没有负担、压力的精神状态下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幼儿潜能,满足他们自我创造的愿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4.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展示活动,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其实不论在大人眼里是多么“不象”,多么简单的东西,都无不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而且每一件小小的作品,孩子都能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也提高孩子审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实现家园共育,促进了家长共同成长

家长已经从我们课题研究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转变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响应者与创造者。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美术活动中,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如: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美术节活动中我们会结合课题研究来开展亲子绘画活动、亲子手工制作活动。班级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中,家长们和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每个家庭都很积极的参与,制作出的作品也很有新意。课题研究也让家长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差异、认知规律有了更全面、科学的认识,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也逐渐为家长所了解、接受及运用。家长也学会了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语言、方式、内容在家开展一些美术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家长的共同成长。   

九、研究主要成果清单

1.课题研究申报工作,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小结,课题结题报告等。

2.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课题案例集、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课题教育随笔、课题论文集、幼儿作品集等。

3.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获奖论文、优秀教学活动、优秀案例、幼儿获奖情况、幼儿画展等。

1)获奖论文:

陈静老师的论文《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幼儿水粉线条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2017.12发表于省级刊物《读与写》。

孙佳航老师的论文《开展趣味吹画激发幼儿兴趣2018.04发表于省级刊物《成才之路》。

唐美卿老师的论文《关于幼儿美术作品管理的策略研究》2018.11发表于省级刊物《读与写》。

陆瑶老师的论文《幼儿盖印画教学实践初探》2018.05发表于省级刊物《成才之路》。

陈静老师的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获省级二等奖。

唐美卿老师的论文《关于幼儿作品管理的策略研究》获省级二等奖。

陈静老师的《放手,让孩子成长——培养中班折纸能力》获市级二等奖

陈静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开展大班幼儿折纸活动》获市级三等奖。

陈静老师的论文《敢想敢做敢说——培养大班幼儿创意美术能力探究》获市级三等奖

(2)优秀教学活动:

陈瑛老师的《大班美工:鸭蛋兜兜》在昆山市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中展示。

朱丹萍老师的《中班美术:生日蛋糕》在昆山市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中展示。

龚静莉老师的《大班美术:变一变》在昆山市新教师亮相课活动中展示。

陈静老师的《大班美术:爷爷一定有办法》在昆山市幼教六片课程组活动中展示。

陆瑶老师的《大班美术:条形码变变变》在昆山市幼教六片课程组活动中展示。

陈静老师的《小班美术:小刺猬》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陈瑛老师的《中班美术:小小外星人》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龚静莉老师的《中班美术:小斑马》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陆瑶老师的《小班美术:种南瓜》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瞿孝婉老师的《中班美术:美丽的星空》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孙佳航老师的《大班美术:把大海装进瓶子里》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唐美卿老师的《大班美术:蚂蚁和西瓜》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徐俊老师的《中班美术:腊梅花》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杨叶老师的《小班美术:小手大树》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张晗萍老师的《大班美术:艾玛捉迷藏》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陈嘉敏老师的《小班美术:美丽的蝴蝶》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陈静老师的《小班美术:小天鹅》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陈瑛老师的《中班美术:疯狂的头发》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龚静莉老师的《中班美术:海底世界》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陆瑶老师的《小班美术:樱花树》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瞿孝婉老师的《中班美术:快乐的小马驹》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孙佳航老师的《大班美术:瓶中花》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唐美卿老师的《大班美术:小城夜景》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王菲菲老师的《大班美术:向日葵》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徐俊老师的《中班美术:葡萄树》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杨慧敏老师的《中班美术:十里桃林》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张晗萍老师的《大班美术:抽绳贴画》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庄梦梦老师的《大班美术:我喜欢的小动物》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金晓恒老师的《中班美术:树叶变变变》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钱晓颖老师的《中班美术:鼹鼠是个小画家》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孙佳航老师的《小班美术:好吃的鱼》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唐美卿老师的《小班美术:天黑了》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唐雨婕老师的《大班美术:有趣的向日葵》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陈静老师的《中班美术:送给爸爸的礼物》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龚静莉老师的《大班美术:鱼》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金晓恒老师的《中班美术:四瓣花》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孟佳琪老师的《小班美术:蛋宝宝回家》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钱晓颖老师的《中班美术:小鱼贝贝找朋友》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陈静老师的《大班美术:火箭》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陈瑛老师的《小班美术:小猪洗澡》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陆瑶老师的《大班美术:梦中的仰望》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瞿孝婉老师的《大班美术:风铃叮当》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孙佳航老师的《中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唐美卿老师的《中班美术:热热的茶》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唐雨婕老师的《小班美术:好吃的披萨》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张晗萍老师的《小班美术:香喷喷的大米饭》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周方婷老师的《中班美术:美丽的仙人掌》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龚静莉老师的《小班美术:神气的狮子》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瞿孝婉老师的《大班美术:城市的天际线》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张晗萍老师的《小班美术:一串紫葡萄》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瞿孝婉老师的《小班美术:一束玫瑰花》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周方婷老师的《大班美术:破碎的瓶子》在园本科研活动中展示。

3)优秀案例:

陈静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荒漠穿新衣》获省级三等奖。

瞿孝婉老师的教案《中班美术:我的怪兽好朋友》获省级三等奖。

徐俊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多变的颜料》获省级三等奖。

瞿孝婉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多变的星空》获省级三等奖。

唐美卿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多变的树叶》获省级三等奖。

陈静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多彩的泡沫画》获省级三等奖。

陆瑶老师的教案《小班美术:五彩的星空》获省级三等奖。

陈瑛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在阳光下》获市级一等奖。

陆瑶老师的教案《小班美术:小手种南瓜》获市级二等奖。

陆瑶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好玩的画》获市级二等奖

龚静莉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桔皮变变变》获市级二等奖

唐美卿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蚂蚁和西瓜》获市级三等奖。

龚静莉老师的教案《中班美术:小刺猬背果子》获市级三等奖。

瞿孝婉老师的教案《中班美术:草尖上的奇思妙想》获市级三等奖。

徐俊老师的教案《小班美术:毛毛虫》获市级三等奖。

唐美卿老师的教案《大班美术:树叶小鱼》获市级三等奖。

瞿孝婉老师的教学案例《美术活动中的小故事》获市级三等奖。

4)幼儿获奖:

郭佳琪小朋友的《我爱我家》在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中获三等奖。

魏箐小朋友的《神舟十一》在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中获三等奖。

熊一宸小朋友的《科幻城》在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中获三等奖。

罗睿熙小朋友的《智能机器人》在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中获三等奖。

金妍心小朋友的《海底世界》在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中获三等奖。

杨羿宸小朋友的《长在水中的树》在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中获三等奖。

周芷羽小朋友的《自然造衣》在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中获三等奖。

卢懿文小朋友的《雨四季自然共存》在“地球一小时”公益海报绘画评比中获三等奖。

唐羽茜小朋友的《为地球撑起一把伞保护世界你我他》在“地球一小时”公益海报绘画评比中获三等奖。

张瀚宇小朋友的《我的小花园》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二等奖。

王艺羲小朋友的《纸花》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二等奖。

李菲旸小朋友的《太阳花》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二等奖。

刘书辰小朋友的《小包包》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张静瑜小朋友的《小背包》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

胡文禾小朋友的《吉他》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甘润泽小朋友的《蜻蜓》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刘澄堃小朋友的《笔筒》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刘思博小朋友的《牙膏盒小车》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万佳镒小朋友的《大鞋子》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唐子轩小朋友的《灯笼》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陆文豪小朋友的《小椅子》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奖。

周紫涵小朋友的《照相机》在昆山市“环保创意作品”网络征集赛获三等

二十多名幼儿的《时装秀视频》在昆山市环保创意时装秀获三等奖。

5)幼儿画展

1.2017年6月开展了“清凉一夏”第一届亲子美术节。

2.2018年6月开展了“清凉一夏”第二届亲子美术节。

3.2019年6月开展了“清凉一夏”第三届亲子美术节。

4.2020年3月汇编了《幼儿实验绘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幼儿作品集。

十、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自身指导绘画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我们将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促使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的人材,积淀具有个人特色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形成自己丰硕的教学成果,使学校的长足发展得到充分保证。任何课题研究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教师应该重过程,轻结果。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多从孩子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出发,相对弱化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我们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既要注意幼儿的全面发展,又要注意幼儿的美术素质的早期培养。我深刻的认识到,丰富的绘画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在幼儿教育的领域中,我们将尽心尽力,做出贡献。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周义华.快乐绘画:一个支持幼儿“一百种语言”的艺术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 许一帆.小小美术家:创意油画棒[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6] 胡笛、应尚芝.小小美术家:创意线描画[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