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伟超)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发文时间:2021年03月10日  发文作者:张浦二幼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张浦镇第二幼儿园215300顾伟超

【摘要】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实习观察记录分析影响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幼儿园管理和环境四方面。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从以上四方面提出了促进良好师幼互动的建议,主要包括了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等。

【关键词】师幼互动;生活活动;生活教育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内的一日生活,从时间分配来看,比重最大的就是生活活动了。过去,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往往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游戏的组织和指导,忽视了生活活动的作用。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生活活动是学龄前幼儿必不可少的活动,对身心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可见生活活动在幼儿园中的显著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与教育工作者们也应更加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

幼儿都将经历从自然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幼儿会与周围社会中的任何人、事、物发生互动,同样的,这些也会与幼儿开启互动。《纲要》中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3]《指南》中也提及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可见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研究者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发现已有研究关于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文献少之又少。因此,结合实习,本研究着重对中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影响中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因素

(一)幼儿的能力水平

幼儿处于中班,自理能力、社会性、语言能力仍在发展中。幼儿在如厕盥洗、午睡、进餐等方面需要教师的帮助来满足他们的需求,特殊儿童、能力较弱的幼儿就更加需要教师的帮助。“老师帮我脱衣服”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弱,所以不得不向教师发起互动寻求帮助,而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自己就可以将衣服脱好,不用求助教师,从而减少求助型互动的发生。教师对那些可以控制自己行为,遵守班级秩序的幼儿表现得更为亲近。由此可见,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异,也会影响师幼互动的情况。

(二)幼儿的性格特点

通过观察,研究者发现,幼儿的性格影响着师幼互动的类型,在“Z流鼻血了。”的案例中,外向的幼儿常会发起这种利他型求助的互动,而内向的幼儿不敢和教师互动,互动频次就相对较小。当外向幼儿发起互动时,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多为是积极的,幼儿的性格特点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师幼互动开启的频次和质量。教师更加亲近外向的幼儿,对待内向的幼儿,教师更多的是期望他们能够主动地开启互动。

二、教师因素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

研究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都认为师幼互动中幼儿为互动的主体,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向幼儿发起互动,但是跟观察记录到的案例有一些出入。教师为了管理纪律,高效的完成任务,较多的使用命令式的互动,轻视幼儿主体地位,这显然与师幼互动双主体的观念不符。教师面对不同幼儿时肯定不能采取相同的互动策略,当教师持因材施教教育观念时,他们与单个幼儿或多名幼儿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的互动行为更为敏感,反馈更为及时,师幼间形成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二)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对从事教育活动有效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5]在研究中发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幼儿的互动的态度更为积极。而新教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在互动的策略上比较匮乏,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互动的质量。缺乏教育经验的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够了解,只能看到幼儿求助行为所表现出的表面现象,容易忽视幼儿的需求,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不是说新教师没有可取之处,新教师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比较扎实,老教师要与新教师相互配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三、幼儿园管理因素

(一)幼儿园的工作安排

该幼儿园基本上是在幼儿午睡时开展教师的业务学习,学习内容比较忽视师幼互动方面的培训学习。而且学习期间,只留保育老师一人看管,另外两名教师都去参加业务学习,学习时间较长,基本在幼儿午睡起床时才结束,教师疲惫,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在发生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午睡过后,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事件的性质多为消极的。这与幼儿园的工作安排有一定的原因。管理者对幼儿园的管理,一日生活内容、时间、工作的安排上,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

(二)幼儿园的沟通工作

研究者发现,幼儿园自主餐点活动自十一月初开展,并未与家庭提前联系沟通,导致幼儿的不适应,在自主餐点中拿取过量的事物,不能吃完,频频出现哭闹的现象,这是幼儿园沟通工作开展的不到位,没有让家长及时的了解自主餐点这一活动。教师常常在这个环节开展消极的师幼互动,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作用力可能仅局限在幼儿园,而没有延伸到幼儿的家庭中。这就要幼儿园开展与家庭的沟通,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

四、环境因素

(一)班级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很大程度受到班级互动氛围的影响。不论是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还是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都是在班级互动氛围中发生的。班级互动氛围也是通过师幼互动不断形成的。在宽松、温馨的互动氛围中,幼儿更加愿意发起互动。而在冷漠、严肃的互动氛围中,若幼儿发起互动,得到的是教师冷漠的对待,这会对幼儿发起互动这一行为产生消退作用,以致幼儿较少地开启师幼互动。班级氛围以一种强大的外部作用影响和强化着师幼之间的互动。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是促进幼儿健康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必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观念影响着对待幼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继而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而幼儿的生活习惯对师幼互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进餐与午睡活动中。研究者发现在进餐活动中开启的师幼互动,往往会是进餐习惯不好的幼儿,与教师沟通了解后发现,是幼儿家长宠溺孩子,在家给幼儿喂饭,以致孩子不愿意自己进餐。现在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很疼爱,甚至是溺爱,包办代替。殊不知,这样的疼爱是在害他们,致使他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在日后踏入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他们与老师互动时产生障碍。

研究者根据以上四种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为形成良好师幼互动,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幼儿方面

(一)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能够促进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幼儿可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慢慢尝试自己进餐,自己整理衣物,让幼儿自己尝试,自己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对师幼互动的质量和幼儿的生长发育都是有利的。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逐渐进行自我管理,幼儿会根据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自主地进餐、盥洗等,不需要教师的提醒,从而减少了教师命令式互动与恐吓式互动的开启频次,提升了互动的质量。

(二)改善幼儿的性格特点,引导幼儿主动开启互动

内向幼儿不敢与教师发起互动,教师与内向幼儿也会发起许多质量不高的互动,因此要逐步的改善他们的性格特点。教师和家长多给内向幼儿表现的机会,耐心倾听,并且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相信在不懈的努力下,幼儿变得更加乐观自信,主动地开启互动。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一个自由、宽松和愉快的儿童世界,要做的是顺应幼儿的个性,并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改善幼儿的性格特点。教师要捕捉教育的敏感期,把握契机,适时引导幼儿的活动。

二、教师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互动的主体性

教育观念是教师开展任何活动的先行条件。教师有了这些幼儿为本的、师幼双主体性的理念,更加重要的是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研究者发现互动质量低的案例中,多数是因为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做到眼里有幼儿。教师首先要树立完整幼儿与全面发展的保教观念,对幼儿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情感的关怀,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反馈,激发幼儿互动的主体性。

(二)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抓住互动契机

生活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互动,并不能因为想要快捷高效的处理事情,直接将答案说出来,而是需要以幼儿为主,关注他们的情感,慢慢地引导,让他自己探究发现解决事情的方法,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互动,把握教育契机,更能促进良好的师幼互动开展。幼儿在生活活动时,教师应时刻观察着幼儿的活动,以免遗漏活动过程中的细节或者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教师的眼睛要时刻做着记录,寻找开启师幼互动的时机,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管理方面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提高教师的互动能力

针对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缺乏的问题,幼儿园应当开展许多帮助教师成长的培训,比如开展师徒制,传授经验。师徒制这种新教师培养模式对新教师适应专业生活、获得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传授新教师关于回应幼儿的经验、方法、意图,指正新教师所运用的不适宜的回应策略,同时新教师也要针对自己遇到的幼儿求助事件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其身上的有效互动方法与技巧。幼儿园应当从师幼互动策略技巧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分享经验,提高师幼互动能力,以期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二)开展专题教研,探讨适宜的回应策略

教师在回应幼儿开启的互动时,面对不同的幼儿会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但是教师惯用的回应策略多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便利快捷的处理方法,而不是针对幼儿具体的求助需求,能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所以幼儿园应当组织园本教研,让教师间分享、学习师幼互动的经验。幼儿园教研是教育工作者在遵循幼儿发展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研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其中的问题提供合理解决策略的活动。

四、环境方面

(一)创设宽松、温馨的氛围,调动幼儿互动热情

幼儿园是幼儿第二个“家”,在宽松、温馨的环境氛围中,幼儿更易开展积极、主动地互动,更有利于师幼互动。在进餐活动中,教师不应采取恐吓型互动,因为威胁可能产生厌食情绪,教师应当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进餐困难的幼儿有耐心一点,可以说说食物的营养,细嚼慢咽,这种温馨宽松的午餐氛围,可以促进幼儿自主进餐,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教师要热情地、及时地回应幼儿,学会用正向、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予幼儿肯定性评价,让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的过程中感受教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让师幼互动建立在平等、和谐、轻松、自在与愉快的基础上。

(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共探互动策略

常常会听到教师说“5+2=0”,原来是在打趣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教师要注重家园合作,通过QQ群、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可以一同探讨互动的策略,只有家园教育观念一致,共同科学育儿,才更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利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没有延伸到幼儿的家庭中,没有使幼儿从他律走向自律。家庭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与延续。应充分地利用家长的力量,共同努力科学育儿。

研究者始终认为,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不止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游戏方面,而是在幼儿园各个环节均有体现。生活活动同样对幼儿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教师常常把重心放在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易被忽视。通过这个研究希望能让教育工作者们对生活活动引起重视,采取措施,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观察过程中分析方面存在不足,观点可能不成熟。研究者希望它能够让研究者继续思考,也能让其他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思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刘丽娜.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