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楚琦)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

发文时间:2021年03月10日  发文作者:张浦二幼

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

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215323密楚琦

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一生的写照。“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关键词:爱满天下教育 理解 尊重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爱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一、要相信孩子

教师爱学生,决不是单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相信他们的上进心,相信他们的才能,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相信孩子,就是唤起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如果教师只是抱着让孩子学会课程中的知识,而不是相信他们能够把自己潜在发挥的更好。

二、善于运用教育性语言

我们教师更要善于使用教育性语言,一个深深热爱学生的老师,会发现学生身上许许多多闪光的思想、品质与行为,并乐意运用语言去点燃它。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态度,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有时,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感情上的激励,要比“物质”的奖励更能深刻地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在我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未停止过对孩子的赞美,努力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擅长的一面,并且放大他的长处,让他有信心去完成不同的挑战。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他们需要的是大人的认可和肯定,那是他们发挥自我的动力之一,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教育性语言。

三、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就得了解学生的需要,否则变会“隔鞭搔痒”。教师要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田,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能理解,就谈不上情感沟通,爱和服务也就成了空话。由于学生正处心理渐变期,他们的心理行为往往缺乏自制性,教师不可跟学生“一般见识”。教师的心理承受里应大大超过学生。比如:在生活中,在与孩子的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对于孩子出现的矛盾心理,一种平静的、不加指责的态度对孩子将是有益的。因为这种态度告诉他们,即使他的感情混乱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他内心就不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任务在于精雕细刻地塑造学生的灵魂,注意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针对他们的个性进行严格要求。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尊重个性不是迁就原谅学生的缺点,而是按照他个性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喜欢就袒护他们,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响鼓也要重锤敲”,严格要求,积极引导,正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教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学生的本领。

大家应该都听过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的四颗糖都是对王友的肯定,肯定他的守时,肯定他有令即止,肯定他的正义感,肯定他的自我反思。陶行知的肯定,从内心深处打动了王友, 让王友情不自禁地反思自我,剖析自我,认识自己的错误,是那么深刻,是那么动情,是那么感人肺腑。教育是什么?教育是赏识。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有思想,有尊严,有个性的。陶行知先生曾告诫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你的斥责中有牛顿,不要急于撵走他们。”我们要用最诚挚的爱心,最宽广的胸怀去迎接每一位学生,肯定他们的言行、肯定他们思维,肯定他们的创造。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肯定的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肯定的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

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还要求教师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就要防止“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听话,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缺点放松乃至偏袒;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或比较调皮,就对他其他方面的优点不以为然,乃至故意抹煞。如果那样做,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厚此薄彼,处理不公正,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也难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 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孩子,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特别不听话的孩子呢,就未必了。其实,那些孩子,就像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心灵舒展中成长,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讲,能够爱那些孩子才算真正爱学生,而真正爱学生的教师才是合格的、称职的教师。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的表现就是信任和赞赏,无论他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多么的顽劣,他都有权利得到老师的爱和表扬。

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鼓励”,相信学生,多一份爱心和期待,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