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苏媚)陶研论文:教学做合一——论幼儿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发文时间:2020年07月02日  发文作者:张浦二幼
论文编号:E62013017854



教学做合一——论幼儿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单位: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

邮编:215321

姓名:陆苏媚

【摘要】幼儿探究式学习可以体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以及一日生活各方面,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了问题进而去自主探究,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探究式学习。而科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获得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幼儿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一系列指导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自发探究;语言提示

【正文】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就是在做、在探索、在探究。探究式学习从幼儿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出发,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在具体实践中关注幼儿科学探究的质量和过程,这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同时要求教师提供有效地指导和协助。

  1. 理解幼儿,支持、鼓励幼儿的自发探究活动

幼儿在认识环境时,常常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他们总喜欢充满好奇心的加以探究。这时,作为教师,应该耐心、仔细地观察幼儿,倾听他们的谈话,不要打断他们的思路。在幼儿有自发探究的意愿时,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去鼓励他们。

(案例)早晨两节活动课后,孩子们开始了区域游戏,他们有的在玩“照相馆”,有的在玩“科学区”,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看!你看!房子上面有一个亮光!”一声惊讶而兴奋的叫声在我的耳边响起,转头一看,原来是林子淘正盯着天花板大声的叫着,听到他的声音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抬头张望起来,“你们看!真的有亮光耶!”可爱的唐萱用手指着亮光兴奋地叫道。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阳光被反射进教室了,而源头正是阳台上的镜子,怪不得孩子们这么兴奋呢!“亮光动啦!亮光会动!”又有孩子喊道,“亮光是从哪里来的呀?”孩子们互相讨论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阳呢?”孩子们纷纷猜测起来,“我们去问问老师吧!”看见孩子们都有这么大的兴趣,我不忍打断,于是问他们道:“天花板上的亮光是阳台上一样东西发出的,你们能找到吗?”听到我说的话孩子们都朝阳台观察了起来,“是镜子!我知道是镜子!你看它会反光!”聪明的徐薛涵大声的叫着,“对!是镜子!是镜子!”孩子们都大声的叫着,“你们真棒!都找到了亮光的源头!其实亮光是太阳光在镜子上反射造成的,这样的现象叫做反射。”我向孩子们介绍着这个词。“那么怎么把亮光投到我们教室的门上呢?”我又引导幼儿思考着,“现在请几个小朋友来试试吧!”我转身拿起教室里的几面镜子让幼儿自己尝试着。在尝试中孩子们努力地探索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镜子动亮光也会动!只要慢慢变镜子的位置亮光就会跟着变!我把亮光照到门上了!”聪明的徐薛涵兴奋地大叫着,而其他小朋友也都跃跃欲试,他们都表示回家会自己尝试。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十分感兴趣,他们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次的活动是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生成的,虽然中断了游戏过程,但幼儿却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1. 给幼儿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幼儿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用到操作材料,而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探究时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由此引发和保持幼儿的探究欲望。

如:科学活动《泡泡都是圆的吗》,我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泡泡器——用铁丝圈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泡泡器。正是由于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才能沉浸在快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我又利用开放式提问:“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进行适时点拔,把教育活动的难点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并得出结论:“虽然吹泡泡的器具不同,但是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活动中我并没有盲目的投放材料,而是抓住重点,投放的材料“精”、“巧”、“准”,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有限的课堂中运用自己的探究与材料产生共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1. 用语言给幼儿一些提示,引导幼儿继续探究

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制约,不能立即得出探究的结果,而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了,在孩子探究过程出现瓶颈的时候可以用语言给幼儿一些提示,使他们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案例)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带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步。太阳照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陆老师,你摸我的头发!怎么这么烫呀!”唐萱拉着我喊道。“是啊!是啊!我的头发也很烫!”旁边的孩子也附和道。

我停下了脚步:“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头发会这么烫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头表示不知道。于是我提示他们道:“你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呢?”“黑色!”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那你们想想,是不是因为它是黑色的所以才会那么烫呢?”“是的!是的!你摸我的黑衣服!它也有点烫!”还没等我说话,孩子们都用手摸起了身上的衣服、裤子等等,“对!黑色的东西都烫的!”孩子们都叫道,“原来是因为头发是黑色的所以才会烫呀!”

那你们觉得白色的东西在太阳下会发烫吗?”我向孩子们提问道,“不会!你摸我的白衣服!它就不烫!”有很多孩子大声的告诉我,“那你们再去摸摸别的颜色的衣服,看看它们烫不烫?听完我的话,孩子们就去自己尝试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深色的衣服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烫,而浅色的衣服则有一点点热或者一点都不热。

案例中一开始孩子们由于经验的缺乏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思路差点被中断。但由于老师的语言提示让幼儿又有了新的思路,继续探究、尝试下去,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

  1. 在科学活动中多给幼儿提供一些动手实验的机会

教师在平时的科学活动课中,受到材料、时间的限制经常会出现自己操作,或选个别幼儿上前操作进行实验的情况,而大部分的幼儿只能看,不能自己去充分的探究,去感受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时孩子们就会出现只是机械的记忆老师所传授的经验或结果,而缺乏自己探究的能力。而我觉得,就算在平时的科学活动中也应该提供充足的材料,给予幼儿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的学会发现问题后如何去探究、去解决、去获得正确的结论。

在科学活动《磁铁能吸什么》中, 活动的导入部分,我直接展示了“磁铁”吸住“回形针”的现象,这样大部分对“磁铁”不了解的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都被激发了。而那些对“磁铁”有一定了解的孩子也会因为对磁铁的兴趣而投入到活动中,紧接着准备大量的材料让孩子动手操作实验,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游戏,获得了对磁铁的认识。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提供给他们自我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通过每人各自进行的小实验,让孩子发现“磁铁能吸住一些东西”,并将实验的结果用记录表的形式记录下来,充分给幼儿探究的空间,充分调动其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在孩子们知道“磁铁” 能吸住铁做的东西后,我又让孩子们在教室中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当孩子们找到了许多能被吸住的东西后,都兴奋极了。这让孩子们对“磁铁”的兴趣更上了一个台阶,也让孩子们对“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有探究的欲望。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比较多的材料,给予幼儿许多次动手实验的机会,而事实证明,孩子们在比较多的实验机会下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式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也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幼儿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发挥适宜的引导作用,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开拓,使孩子们能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的获得科学知识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