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炯)陶行知理论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影响

发文时间:2020年07月02日  发文作者:张浦二幼

陶行知理论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影响

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 孙炯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在区域活动的创设、组织与指导中,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六大解放”理论,给区域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趣味区域。

关键词:陶行知,区域活动, 幼儿

一、环境创设,大胆探索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在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活动环境,让区域回归生活,让幼儿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如在科学区域的创设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布置适合幼儿探索的生活化的环境。如春天,把小蝌蚪、蚕宝宝带到活动区,并张贴有关小蝌蚪、蚕宝宝的生长图,让幼儿主动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及生活特征。通过“晴雨表”的布置,让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通过布置探索屋,让幼儿探索“小灯泡亮了”、“摩擦生电嚓嚓嚓”、

奇妙的镜子”“万花筒”等。又如在语言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环境,温馨的小桌子、小沙发、地垫、随处可见的阅读书籍⋯⋯幼儿自由地进出区域,相对宽松的氛围,灵活多样的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极大的吸引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孩子们三两个坐在小沙发上、地垫上随处阅读。宽松、和谐的区域环境让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二、材料投放,有效针对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提出要让儿童争取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和时间解放这六大解放,因此在区域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遵循这六大解放原理,给孩子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幼儿思考、实践,如在科学探索区在有趣的油水分离实验中,教师除了提供了普通的油、水以外,又新加入花生、黄豆、芝麻等食物,让幼儿观察这些食物放入油水中会有什么新的现象,给予幼儿再次思考。如在美工区给予孩子充足的材料,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幼儿去操作,如绘画柳树,教师给予蜡笔、颜料、棉签、纸团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作绘画柳树。在语言区提供新颖的材料,解放孩子的眼睛、嘴,让孩子讲述、表演,如提供各种有趣的纸偶、道具、头饰让幼儿讲述故事,此外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服饰、场景让幼儿进行表演,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多渠道调动孩子的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三、自主学习,满足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要把权力还给我们的孩子。”区域活动正是给了幼儿更多的自己做、自己想的空间,让孩子们在玩玩、做做中获得新的发展。幼儿园每个班级都会开设多个活动区域,而且这些活动区域都是开放式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活动,充分把权力交给孩子。如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喜欢故事中的情景表演,但是在集体活动中未能得到实施,这时候孩子就可以将表演带入到表演区域中,穿上喜欢的道具,互相分配角色,进行讲述表演,既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又在孩子的区域表演中再次提升了经验。如在建构区域的活动中,孩子用各种形状的积木建构了小区的房子、马路、健身场地等,当孩子想把建构完成的这一作品得到保存时,孩子就会选择到美术区角,将自己建构的作品以绘画的形式进行保存下来。如在科学探索区域活动中,孩子探索物体的长度时,他们会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试验,有的幼儿用小手帕进行测量,有的幼儿用铅笔进行测量,有的用手等等,幼儿会陶醉于自己的探索之中,对于那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多样性化区域活动,给予孩子自己想、自己做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

四、空间规划,效果更佳

区域环境的合理设计和布置是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除了依据活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征,从幼儿的客观认知水平和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兼顾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幼儿专注而自信地投入某一活动,真正从活动中获益。具体说来,区域环境的布置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合理布置各区域空间,并以低矮玩具隔开,保证幼儿在活动中既不拥挤,又避免相互干扰。桌椅等物置于区域中间,便于幼儿选取材料。每个区域要根据活动特点合理规划空间,选取适当位置作为相应分区,如扮演区、音乐区等闹区,图书区、美工区等静区,确保各分区互不干扰且交通畅达。第二,在每个区域的相应位置设置必要的标记,如架子与操作材料上以贴花形式设置图画标记,便于幼儿识别、选取、操作和整理活动材料,再如“娃娃家”区贴上脚印画贴,提示幼儿入区前按脚印位置放好鞋子。第三,营造与活动主题和幼儿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氛围,前两点属于外在环境的布置,这一点则为内在氛围的营造,可说是确保活动效果的关键。《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要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对此,教师要善于将无生命的外在环境转化成“会说话的活环境”,并在基于这种“活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中实现教育价值。例如,刚入园,小班幼儿情绪拨动较大,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教师可着重布置家的温馨氛围,在“娃娃家”区放置摇篮吊床,四壁布置暖色调的窗帘,挂上卡通钟表,摆设布娃娃等玩具。此外,教师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个体独立性,时刻关注个性化需要和发展,搭建有利于其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从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确保其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活动中来,敢想、敢做、敢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等待、分享、轮流、谦让”等美德。

五、指导策略,适时放手

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孩子更多创造的机会,适时的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去想一想、试一试。如在美工制作去,孩子制作风筝,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根据操作进行制作,可是制作完成的风筝试飞不成功,孩子们开始求助老师,这时候老师并不是示范制作,而是让幼儿去观察,为什么有的风筝会飞起来,有的不会,在飞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有的说制作的风筝身体太重,教师就启发,该怎样让风筝平衡起来,很快孩子们想到了在制作的时候相应的把尾巴部分加重。又如,在科学探索区,制作降落伞,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孩子不同的东西,小木珠、小石头、小纸片、塑料袋等物体,让幼儿选择合适的物品进行制作,发现悬挂的物体不同,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不同,并鼓励寻找新的答案。教师适时的放手,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幼儿园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更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在陶行知理论的引领下,打造灵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