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纬)大班科学:《悬浮的鸡蛋宝宝》磨课叙事

发文时间:2014年12月12日  发文作者:系统管理员

在磨研反思中成长  

——大班科学活动:《悬浮的鸡蛋宝宝》磨研记录  

张浦第二幼儿园    吴纬  

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以下是我开展磨研活动的磨研记录:  

第一次的教案:  

初次备课我为大班科学活动《悬浮的鸡蛋宝宝》设定的目标为: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根据设定的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物质准备: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记录纸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东西能在盐水里浮起来,比如土豆、黄瓜、苹果,番薯等。我们来看一看(播放番薯片断)。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第一次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环节不多,师幼互动的环节太少,在探索什么原因导致鸡蛋浮起来的环节中,幼儿品尝这个环节不是很卫生,整个活动内容较简单,没有符合大班幼儿教学三十分钟的时间概念,课的趣味性不是特别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第一次磨研所作调整:  

1.这节课的教学太简单,时间没有到达规定的教学时间半小时。  

2.在物质准备方面,幼儿操作的水杯中的水应该换成热水,并且少放些水,使实验结果更加明确。  

3.最后播放的番薯在盐水里浮起来的视频太长,不够精简。  

第一次研讨后,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第二次的教案:  

第二次备课,我为中班美术活动《彩纸宝宝来跳舞》设定的目标为: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记录,能用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根据设定的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物质准备: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味精、糖,记录纸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1.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  

:原来阿,鸡蛋宝宝想到水里玩个游戏,那老师这边就有两杯水,你们猜猜看,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会怎样,到了第二杯水里又会怎样呢?  

那老师这边有张纪录表,第一行记录我们的猜想,第二行记录我们动手的结果,你们都觉得鸡蛋会沉下去,那我在第一杯的下面打上↑的标记,记住噢,↑表示浮起来,↓表示沉下去。  

4.:那我们来试试看,鸡蛋宝宝在这两杯水里到底会怎样呢?哪位小朋友想上来试一试。  

:小朋友们,鸡蛋宝宝在第一杯水里怎么样了?请你记录一下。小朋友,鸡蛋在第二杯水里又怎么样了?请你记录下来。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杯水里沉下去而在第二杯水里浮起来呢?老师也很想知道.猜猜看,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让鸡蛋在第一杯水里沉下去而在第二杯水里浮起来呢?  

2.师:其实啊,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猜出来了,第二杯水里加了东西,老师跟你们说,第二杯水里加了调味料,老师今天也准备了三种调味料,有盐、糖、味精,你们试试看,哪种调味料能使鸡蛋浮起来。  

3.教师总结:原来啊,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三、幼儿猜测,填写记录表 ,并进行操作。  

:那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就会浮上来呢?加多少盐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你们猜猜看,老师这边有张记录表,第一行记录你的猜想,第二行记录动手的结果,如果你觉得加一勺盐鸡蛋能浮起来,那就在一勺盐的下面画个√,如果你觉得加入两勺盐鸡蛋会浮起来,那就在两勺盐的下面画√,小朋友操作之前,首先要把第一行填好,.记得加盐要加满满的一勺,每加完一勺,就要停下来观察和记录。  

我们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四.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师: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东西能在盐水里浮起来,比如土豆、黄瓜、苹果,番薯等。我们来看一看(播放番薯片断)。

五.活动延伸  

:其实阿,在盐水里,不仅这些东西可以浮起来,人都可以浮起来呢,你们信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死海)  

: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  

   

第二次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很乐意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但在幼儿操作过程中,个别幼儿不能按照要求做实验,在说实验要求时还需要更加细致。  

   

第二次磨研所作调整:  

1.活动中变量控制的不是很好,没有用统一的杯子和统一的勺子,使实验不是很精准。  

2.活动开始时加材料让鸡蛋浮起来的环节失败了,味精的量控制的不好。  

教师的教态还需要提高,在语言、表情、动作上应该做的更加夸张,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  

总的反思:  

“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在幼儿操作过程中,个别幼儿不能按照要求做实验,在说实验要求时还需要更加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