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银河分园《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文时间:2020年12月23日  发文作者:张浦二幼

《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昆山市张浦第二幼儿园       银河分园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然而,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具体的阐述,既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时期的美术活动,是他们进行的游戏,也是用来进行交流、表达认知、抒发情感的工具。运用游戏的形式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始终是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也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培养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研究现状的分析

而现今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尚未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师范例,幼儿模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创作空间,教学局限性大,作品单一缺乏童趣。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过于单一,偏重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幼儿的作品。掌握不了“教”与“不教”,“示范”与“不示范”的尺度。只重视发展好的幼儿,忽视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

3.研究价值的确定

为了使我园的美术特色得到传承和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选择适宜的“美术活动游戏化内容”和用“美术活动运用游戏化方式进行”,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我提出了“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课题,它更多地注重游戏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

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及研究的价值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康定斯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游戏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认为艺术本就不应该被束缚在各种条条框框中,应让孩子借助艺术自由表达内心最原始的感受。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自我体验,尊重其原创力,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表达,避免现成技术的传习。 

儿童心理学家黄翼在《儿童绘画之研究》一书中说:“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在儿童自己,并无意要所画的东西美观,也不大着意要他准确,只是自由地发表他的意念而已。”幼儿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应成为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研究的价值

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中也提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这就是说,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1.从我园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能不断完善幼儿园美术课程,从而为我园的美术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2.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化的美术活动研究能够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帮助教师成长,在美术区域游戏活动中能有应对自然,游刃有余,促使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3.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可将幼儿带入一个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游戏化的美术实践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游戏为背景,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4.从推广的价值来说,以富有童趣的游戏为载体,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创造性地表现,使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为儿童的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必须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发幼儿爱好的。使他们从感觉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生命的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熏陶,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三、概念界定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指幼儿园小朋友参与的关于美术学科的活动,本课题中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按组织形式分有组织的比较规范的美术教学活动、分散的班级美术区角活动和园内美术专用室活动等。按活动形式分主要包括绘画、欣赏、手工活动等。

游戏化:该课题中的游戏化,既是一种活动形式,更是一种教育观念,是指在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内容选择、过程设计、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借鉴游戏行事,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幼儿的身心愉悦、和谐发展。

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美术活动特点,从美术活动入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要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或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从而使幼儿成为乐“玩”、会“玩”的“玩”美儿童。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把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快乐游戏,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进一步打造幼儿园的办园特色。          

1.探索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游戏化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程。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与教师的艺术素养更新教师的儿童观和美术教育观打造游戏化美术特色教育,传承美术文化。  

3.提高教师与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认识,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即幼儿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获得到身心愉悦、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发散幼儿的创新精神。

4.引导教师在游戏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推进美术活动的系列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我们将游戏与美术活动进行优化结合,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运用实践、反思、提炼、再实践、再反思、再提升的循环论证的方法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构建游戏化幼儿美术活动特色课程。

1.《美术活动游戏化中策略的研究》

包括情景创设,指导语言、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的策略等,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方式的策略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

    2.《美术活动游戏化中内容的研究》

从各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绘画、欣赏、手工)、形式,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加工,使美术活动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

3.《美术活动游戏化中材料的研究》

    打破活动材料的单一性,充分挖掘孩子生活中有趣的新颖的材料,如一些废旧材料、环保材料、可以二次进行操作活动的作品等,作出幼儿美术活动的材料,激发幼儿对“玩美”的兴趣。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文献研究法:网上搜索、各类杂志、书刊。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游戏教学》、《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行动研究法:实施过程中边研究边调整方案,通过开展特色艺术活动提升儿童的艺术素养。在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教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筛选,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致力于改善教育现状。其步骤为“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进行观察—总结反思”。     

经验总结法: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积累的美术教育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七、研究步骤与具体措施

本研究主要以课题为中心,采用“学理论、上研讨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指南》,发现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探索实施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策略和模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03—2017.03)制定计划草案、申报该项、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启动方案,搜集积累资料,结合本园实际,着手开展研究,成立幼儿园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由负责人亲自带领,骨干教师分担课题研究任务,年级组长负责理论研究指导和组织协调,并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理清概念,拟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建立子课题组,制定各具体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7.04—2019.12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按照预定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结合实际实施下一阶段实践研究。

第一阶段:初步实施阶段。召开课题专家论证会;邀请专家定期指导,全面开展研究,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以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为中心,以美术展示活动等活动为重点。全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创建特色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3.总结阶段(2020.01—2020.12汇集研究资料,形成课题成果总结,供上级教科研领导及专家鉴定,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接受课题终期评估鉴定。

(二)具体措施

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订教科研活动各项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园内骨干教师带头示范,全园教师人人参与。

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教育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学理论、上研讨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指南》,发现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探索实施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策略和模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1.加强学习,深入探究,扎实开展美术课题研讨活动,大力更新课题组成员的理念。

围绕总课题 “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我们扎实开展了“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多元化的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 “怎样使幼儿作品展现个性”、“幼儿作品的评价怎样开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们常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及时地写下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随笔。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教师要基于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的前提下创造适宜的审美情境,提供富有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引领幼儿多视角,多通道参与体验活动,从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有效支持儿童富有个性的创意表达。

2.课题研究课研讨活动扎实有效,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课题研究课是我们这个课题最直接的一个手段,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才能积累大量的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课例。所以自从我们承担这个课题研究以后,与教研相结合,认真开展一次课题研究课的研讨,并及时调整研讨思路,对活动课题的选择、材料的运用、过程的设计、作品的评价等都进行细致的研讨,有的甚至进行“一课多研”,把研讨有成效的活动拿出来全园研讨。

1.首先进行同课异构研究活动。例如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利用共同的主题“树叶”和“报纸”开展了科研研讨课,通过活动后对比的形式更新颖,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乐趣,最后活动较为突出的老师也全园展示了美术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2.上研讨课,探寻美术活动游戏化内容的选择、游戏化材料的运用、游戏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作品评价的游戏化。

1)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美术游戏创作,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术活动离不开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能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萌发改造和美化周围生活环境的意识。于是,我决定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我们利用各种材料代替纸张,打破“绘画纸”的垄断,寻找一切生活中、自然中的材料代替纸张,在盘子上、瓶子上、竹筒上、石头上、手套上、衣服上、玻璃上甚至是脸上进行绘画,让一切皆可美术。

这些生活中、自然中的材料是孩子们熟悉的,但作为画纸又是新鲜的,它们独特有的形状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孩子们创作兴趣。例如,在手套的五个手指上画出五种表情,并进行装饰绘画,戴在手上变成有趣的手偶,孩子们戴上自己创作的手偶,表演着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多么的有趣快乐呀!其次,用多元材料代替画笔,如蔬菜、树叶、报纸、抹布、牙刷、吸管等,它们能所独特的纹理和笔触,发挥了画笔所不能达到的功能。比如秋天寻找各种形状的树叶,利用树叶大小、形状等不同的特点,在叶脉突出的一面刷上颜色印画,然后再让幼儿想象添画,如金鱼、乌龟、小兔小动物等这些孩子们喜欢的形象轻松地被孩子表现出来。又如绘画春天的树林,我们把报纸搓成团变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画笔,用纸团蘸上颜料,在画好的树干上印出树叶,特殊的笔触使树冠有浓有淡,轻松地表现出树叶的茂密与疏稀,而且不同颜料在印画的过程中相互融合变化,表现出了树叶的色彩斑斓。大蒜的根须、稻草也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画笔,用大蒜的根须、稻草蘸上颜料,特殊的笔触在色纸上涂画出的小鸟、小熊等动物毛羽丰满、栩栩如生。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展现美术创意的空间,激活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使绘画的方法变得简单、有趣,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再次,多元材料的组合运用使美术游戏从平面走向立体。充分丰富的材料是实现游戏化与自主化的必要物质条件。多元的材料不仅能让幼儿痛快地、尽情地玩,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知觉、动作技能和经验。

2)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感知、体验,营造美术创想氛围。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孩子在没有对生活、对自然丰富感受的前提下就直接进行美术技能的学习,这种毫无生活经验与情感色彩的知识技能传授活动儿童是被束缚的。我们倡导利用游戏让幼儿体验的美术教育,注重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形成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实现更圆满的个性感受与创想。

3)利用游戏化的创作方式,让幼儿享受美术创作乐趣。

幼儿对新的作画形式产生好奇和新鲜,能否在传统的美术形式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强、有特色的绘画活动呢?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滴画、染画、喷画、拓印、滚画、吹画、泼墨画即是游戏又是美术活动,而且它们各种浑然天成的画面给孩子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主要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表达的乐趣。”于是我们采用多变的绘画形式,丰富的工具材料,让美术创作方法简单、有趣,活动形式突出创意,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还有一系列借形想象游戏,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化的创作方式,利用抹布、海绵、袜子等材料沾上颜料水,在地板上、瓷砖墙上玩打水仗的游戏,然后利用留下图案进行借形想象的美术创作,这时的孩子当他们手拿各种排笔、毛笔时的全神贯注神态,俨然就是一个小画家。

4)使用游戏化的指导语,引导幼儿彰显个性的美术创作。

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幼儿的绘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只有孩子充分发挥想象了,只要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是愉快的,是投入的,做到了敢想,敢画,就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只有让孩子充满自信,他们才能乐于去创新,才会有与众不同的表现。这时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想象,予以万物拟人化,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赋予所要表现的物体,使其大胆地作画。艺术也是幼儿的游戏,艺术的材料和工具是幼儿的玩具,他们感兴趣于过程不在乎结果,而老师游戏化的引导语言则是打开孩子畅想大门的钥匙,幼儿的美术创作就是一场痛快的畅想游戏,幼儿艺术的创造能力,就是在这样大量的游戏化的表现机会中发展起来的。

5)利用游戏化评价,调动幼儿创作热情。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张扬其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评价时,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上,而不是以一种成人的、专业的、唯美的眼光来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好不好。因此,要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评价方式。。

6)把美术活动融入三大游戏中,让快乐与创作自然的交融。

游戏的特征就是兼有想象性和假想性,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的三大游戏,挖掘它们中的美术元素变成美术活动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在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的游戏场景布置中;角色的化妆打扮中;以及角色游戏中的产品加工等游戏环节都可以变成美术游戏。

3.进行一课多研,探寻美术活动游戏化后怎样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我们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索一条适宜的新途径、新模式。并按《纲要》的指示,对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示范法进行灵活运用,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不断学习、提高,转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修订教学方案,大胆尝试将新教学方案予以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以引导幼儿放心、放胆、放手去进行绘画创作。

4.做好课题的建网与资料上传,规范课题管理

通过网络化管理,一方面便于上级对我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一目了然,也督促我们的各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同时也向全社会公开和推广我们的研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5.每学期根据上学期课题发展的进度,及时地进行小结,并制定出下学期的计划,并要求课题组的老师对自己的每个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促进老师成长。

每个学期我们以绘画的形式不同,在每个月中安排同一绘画形式下不同内容的教学研究,使课题的实践研究能以分类进行,更能从中进行归纳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式,形成该画种有效的游戏教学模式。

6.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美术活动中的新理念和好方法,促进园所美术教学的发展。

1)通过开展课题实践研究

2)宣传报道

研究成果

成果一:幼儿教师优秀论文、教案集       

园内教师的论文如《以诗意语言评价幼儿美术活动》、《陶行知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急功近利的儿童美术教育价值观及策略》等在《考试周刊》《读与写》等杂志发表。

园内教师的论文《巧用乡土资源,开展乡村特色特色美术活动》、《浅谈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的诗意语言》、《浅谈儿童美术教育价值观》、《美术欣赏活动应突破艺术学科的限阈》、《创意涂鸦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等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园内教师的创意美术活动《中班美术:白桦林》、《大班美术:猴趣》、《中班美术:葡萄》、《中班美术:夕阳下的。。。》、《大班美术:望》、《小班美术:芦苇花开了》等在省市优秀教案评比中获奖。

成果二:教学活动展示和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育教学论著支撑。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和课题相关理论的书籍或文章,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们常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及时地写下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随笔。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教师要基于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的前提下创造适宜的审美情境,提供富有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引领幼儿多视角,多通道参与体验活动,从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有效支持儿童富有个性的创意表达。

每学期各班均有教科研展示课、教师们结合园本课题撰写班级子课题,通过班级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教科研讨课的展示,《小班美术:母鸡带小鸡》、《中班美术:胖胖的大肥猪》、《小班美术:蜘蛛先生的新家》、《大班美术:橙子变变变》、《小班美术:好吃的鱼》等活动形式新颖,题材贴合生活,与研究课题挂钩。赵凯露老师的中班美术活动《白桦林》和杨颐梅老师的大班美术活动《猴趣》在昆山市“十三五”可以联合开题论证活动中获得好评。

成果三:幼儿作品集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让幼儿由浅入深的感受,从而形成深刻的审美体验,这样一来再让孩子用画笔表现时,孩子就能有感而发,有物可表了。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没有负担、压力的精神状态下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幼儿潜能,满足他们自我创造的愿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园内开展的教科展示课的作品,我们都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大厅,供其他幼儿欣赏与观看,展示完毕后挂在走廊中作为装饰走廊的素材并拍好照片,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展示活动,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其实不论在大人眼里是多么“不象”,多么简单的东西,都无不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而且每一件小小的作品,孩子都能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还将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优秀作品拍下留作《幼儿作品集》的素材,以学期未命名进行收集。

成果四:教师活动设计、案例集

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以每一月开展一次园部的教科活动,每一周开展一次教研组内的分组教科活动,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优秀教案、设计集中研讨与分享,研讨教师在活动设计中的困惑,学习教师在活动设计的亮点,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针对案例进行相对性的分析,帮助老师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成果五: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资源库

通过每学期开展活动的不同,我们将资源库也分成了一下几个部分:

1. 幼儿作品照片

2.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分析

3. 美术节资料

4. 特色活动资料

5. 优秀美术教案

6. 课题研究阶段资料

7. 班级子课题方案

除了以上成果之外,家长资源我们也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家长已经从我们课题研究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转变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响应者与创造者。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美术活动中,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家长也学会了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语言、方式、内容在家开展一些美术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家长的共同成长。   

九、今后的努力方向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认识到研究工作中的不足,课题研究常常停留于表面,不敢太过深入,研究的协调能力有待加强,还有些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思考研究,幼儿园美术活动怎样回归生活?我们的美术活动怎样更好地与我们的园本课程融合?这些都是我们下阶段要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挖掘美术活动的价值,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我们会全力以赴、通力合作。进行最真实、最常态、最生活话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